《尚书》第03章 虞书·大禹谟

来源:须弥芥子 分类:典籍 时间:2022-06-24 阅读:275

皋陶矢厥谟,禹成厥功,帝舜申之。作《大禹》、《皋陶谟》、《益稷》。

曰若稽古大禹,曰文命敷于四海,祗承于帝。曰:「后克艰厥后,臣克艰厥臣,政乃乂,黎民敏德。」 译文

【译文】 传说:若考古时候的大禹,又名文命,他的功德广布到了四海。他曾经接受帝舜的征询,发表自己的见解道:“为君的能知道为君的艰难,为臣的能知道为臣的艰难,那么,政事就能治理好,人民也就会迅速修德了。”

帝曰:「俞!允若兹,嘉言罔攸伏,野无遗贤,万邦咸宁。稽于众,舍己从人,不虐无告,不废困穷,惟帝时克。」 译文

【译文】 帝舜道:“这话不错。确实像这样,那么,好主意就不会被搁置不用,贤才就不会被遗弃在田野之间,万邦都会太平。凡事都考察群众的意见,常常放弃自己不正确的意见,听从别人正确的意见;为政不虐待无告的穷人,用人不忽视卑贱的贤才,这只有帝尧的时候才能做到。”

益曰:「都,帝德广运,乃圣乃神,乃武乃文。皇天眷命,奄有四海为天下君。」 译文

【译文】 益插嘴道:“嗨!帝尧的道德广大而又能运用,真是圣哲神明,能武能文,所以皇天特别照顾他,命他统治四海,为天下的大君。”

禹曰:「惠迪吉,从逆凶,惟影响。」 译文

【译文】 禹说:“凡是顺道从善的就得福,逆道从恶的就得祸,这真像影随形、响应声一样!”

益曰:「吁!戒哉!儆戒无虞,罔失法度。罔游于逸,罔淫于乐。任贤勿贰,去邪勿疑。疑谋勿成,百志惟熙。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,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。无怠无荒,四夷来王。」 译文

【译文】 益说:“咦!可得警戒这一点啊!只有时刻警戒自己,才能免于后忧。不要破坏法规制度,不要优游流于放纵,不要过度玩乐;任用贤才不要三心二意,铲除邪恶不要犹豫不决,谋划尚有疑问就不要勉强施行。这样,你心中的一切思虑都会通明透亮了。不要违反正道去求取百姓的称誉,也不要不顾百姓的意见去满足自己的欲望。思想不怠惰,政事不荒废,那么,四夷都会来归附你的。”

禹曰:「于!帝念哉!德惟善政,政在养民。水、火、金、木、土、谷,惟修;正德、利用、厚生、惟和。九功惟叙,九叙惟歌。戒之用休,董之用威,劝之以九歌俾勿坏。」 译文

【译文】 禹说:“帝!您要记住啊!修德主要表现在搞好政事,而为政的中心在于养育人民。水火金木土谷这六府要修治好,端正人民品德、丰富人民财用、改善人民生活这三件事要互相配合。这九个方面的功业都要安排得有秩序,有了秩序,人民自然欢欣鼓舞,歌功颂德了。对于勤劳的人,要用美好的前景去诱导他们;对于怠惰的人,要用刑罚去督责他们;而当人民受到德泽感到欢欣的时候,就要及时鼓励他们开展歌咏活动,使之乐而忘芳,干劲不衰。”

帝曰:「俞!地平天成,六府三事允治,万世永赖,时乃功。」 译文

【译文】 帝舜道:“讲得对!现在水土治平,万物得以成长,六府三事确实治理得很有秩序,万世以后都要仰赖那时你的大功啊!”

帝曰:「格,汝禹!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,耄期倦于勤。汝惟不怠,总朕师。」 译文

【译文】 帝舜道:“禹,你来!我居帝位已经三十三年了,如今已到老耄昏聩的时期,掌握这样烦忙的政事委实感到疲倦。你平日是从不懈怠的,今后要接替我总管众民啊!”

禹曰:「朕德罔克,民不依。皋陶迈种德,德乃降,黎民怀之。帝念哉!念兹在兹,释兹在兹,名言兹在兹,允出兹在兹,惟帝念功。」 译文

【译文】 禹连忙答道:“我的品德不能胜任,人民不会依从我的,不如皋陶勇往力行,积极种德,德泽普及下民,民众都怀念他。帝!您可要顾念他啊!他平日一心挂念的就在于种德这件事还有欠缺,偶而放下心来也就在于这件事有了成绩;他经常在口头上谈论的就在于这件事,真诚出自内心的也就在于这件事。所以说,您可得要顾念他的大功啊!”

帝曰:「皋陶,惟兹臣庶,罔或干予正。汝作士,明于五刑,以弼五教。期于予治,刑期于无刑,民协于中,时乃功,懋哉。」 译文

【译文】 帝舜于是转向皋陶说:“皋陶!现在广大臣民没有一个干犯我的法纪的,这是由于你任我的士师,能够正确运用五刑来辅助五教,期望使我的政事达到治理的境地。要用刑罚来达到消灭刑罚的目的,使人民都能走上正道,那时你的功劳就大了!”

皋陶曰:「帝德罔愆,临下以简,御众以宽;罚弗及嗣,赏延于世。宥过无大,刑故无小;罪疑惟轻,功疑惟重;与其杀不辜,宁失不经;好生之德,洽于民心,兹用不犯于有司。」 译文

【译文】 皋陶回答道:“帝!您的德行毫无过差,对下边的要求简明扼要,治理民众非常宽大;刑罚不牵连子女,而奖赏却延及后世;对偶然的过失,再大也给以宥赦,对明知故犯的罪恶,再小也处以刑罚;罚罪有疑问就从轻发落,赏功有疑问却从重给奖;与其杀害无辜的人,宁可犯不执行常法的过失:这种好生的美德,已经融洽到人民心里,因此,人民都能守规矩,不犯官家的法纪。”

帝曰:「俾予从欲以治,四方风动,惟乃之休。」 译文

【译文】 帝舜道:“使我能如愿以治理人民,四方都听从我的命令,好像草木随风而动,这都是你做的好事啊!”

帝曰:「来,禹!降水儆予,成允成功,惟汝贤。克勤于邦,克俭于家,不自满假,惟汝贤。汝惟不矜,天下莫与汝争能。汝惟不伐,天下莫与汝争功。予懋乃德,嘉乃丕绩,天之历数在汝躬,汝终陟元后。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,惟精惟一,允执厥中。无稽之言勿听,弗询之谋勿庸。可爱非君?可畏非民?众非元后,何戴?后非众,罔与守邦?钦哉!慎乃有位,敬修其可愿,四海困穷,天禄永终。惟口出好兴戎,朕言不再。」 译文

【译文】 然后,舜又转回来对禹说:“来,禹!当年天降洪水来警戒我,能够言行一致,既在治平水土中成就功业,又在民众中建立威信的,就数你最贤;既能勤劳为邦,又能节俭持家,不自满自大,这也数你最贤。你正因为不自逞能,所以天下没有一个人敢与你争能;你正因为不自居功,所以天下没有一个人敢与你争功。我真诚赞美你的品德,嘉许你的大功。天命已经降落到你的身上,你终将升任大君。人心是危险难安的,道心却微妙难明。惟有精心体察,专心守住,才能坚持一条不偏不倚的正确路线。没有考核事实的言语不要听,没有征询群众意见的主意不要用。可爱的不是君而是民,可畏的不是民而是君失其道。民众没有大君他们又爱戴谁呢?大君没有民众就无人跟他守邦了。一定要谨慎啊!认真对待你所居的大位,切实做好你想要做的每件事。如果四海百姓都至于穷困不堪,那你做大君的天禄也就永远终结了。只有这张嘴,最爱惹是生非,讲话可得慎重啊!我要讲的都已讲完,没有什么再要讲的了。”

禹曰:「枚卜功臣,惟吉之从。」 译文

【译文】 禹还是谦让道:“那么,就一个个功臣来占卜,看谁的卜兆最吉就由谁来接位。”

帝曰:「禹!官占惟先蔽志,昆命于元龟。朕志先定,询谋佥同,鬼神其依,龟筮协从,卜不习吉。」禹拜稽首,固辞。 译文

【译文】 帝舜道:“禹!我们占卜公事,是先由于心有疑难掩蔽,然后才去请问大龟的。现在我的意志早已先定了,并经征询众人的意见都一致赞同,相信鬼神必定依从,龟筮也必定是吉了。占卜是不会重复出现吉兆的,用不着再卜了。”但是,禹还是稽首拜辞。

帝曰:「毋!惟汝谐。」 译文

【译文】 帝舜最后断然地说:“不!只有你合适。”

正月朔旦,受命于神宗,率百官若帝之初。 译文

【译文】 正月初一日,禹在尧庙里接受了摄政的委命,率领百官行礼,像当年舜受命摄政时一样。

帝曰:「咨,禹!惟时有苗弗率,汝徂征。」 译文

【译文】 然后,舜对禹说道:“禹!跟你商量一下,现时只有三苗不遵从我们的教令了,你去征伐他们。”

禹乃会群后,誓于师曰;「济济有众,咸听朕命。蠢兹有苗,昏迷不恭,侮慢自贤,反道败德,君子在野,小人在位,民弃不保,天降之咎,肆予以尔众士,奉辞伐罪。尔尚一乃心力,其克有勋。」 译文

【译文】 禹于是大会各邦群后及其率领的人众,宣誓于众道:“整齐众多的勇士们!都来听我的命令:这无知盲动的三苗,执迷不悟,傲慢自大,违反正道,败坏常德。致使君子被遗弃在野,而小人却窃居高位,把人民抛弃不顾,因此,上天降灾于他们。我今天是用你们群后众士之力,奉天命去罚他们的罪。你们还须齐心合力,才能成就功勋。”

三旬,苗民逆命。益赞于禹曰:「惟德动天,无远弗届。满招损,谦受益,时乃天道。帝初于历山,往于田,日号泣于旻天,于父母,负罪引慝。祗载见瞽叟,夔夔斋栗,瞽亦允若。至諴感神,矧兹有苗。」 译文

【译文】 战事进行了三十天,苗民仍然负隅顽抗,不肯听命。益就向禹建议道:“只有道德的力量才能感动天地,再远的地方也能达到。满招损,谦受益,常常就是天道。帝舜早年受父母虐待,一个人在历山耕田,苦不堪言。但他日日号哭涕泣,仍然呼喊苍天,呼喊父母,总是诚心自责,把罪错全部承担,从不怨天怨父母。有事去见瞽瞍的时候,总是端端正正,战战兢兢。在这种时候,连顽固的瞽瞍也真能通情达理了。常言至诚感神,何况有苗?”

禹拜昌言曰:「俞!」班师振旅。帝乃诞敷文德,舞干羽于两阶,七旬有苗格。 译文

【译文】 禹连忙下拜,接受了这个好意见,说:“讲得对!”立即停战,整队班师而归。从此,帝舜也接受了益和禹的建议,大布文德,在朝堂两阶之间举行大规模的舞蹈,人们举着战争中用的盾牌和雉尾,载歌载舞,表示偃武修文。七十天之后,有苗终于自动前来归附了。

尚书 目录

  • 1 《尚书》第01章 虞书·尧典
  • 2 《尚书》第02章 虞书·舜典
  • 3 《尚书》第03章 虞书·大禹谟
  • 4 《尚书》第04章 虞书·皋陶谟
  • 5 《尚书》第05章 虞书·益稷
  • 6 《尚书》第06章 夏书·禹贡
  • 7 《尚书》第07章 夏书·甘誓
  • 8 《尚书》第08章 夏书·五子之歌
  • 9 《尚书》第09章 夏书·胤征
  • 10 《尚书》第10章 商书·汤誓
  • 11 《尚书》第11章 商书·仲虺之诰
  • 12 《尚书》第12章 商书·汤诰
  • 13 《尚书》第13章 商书·伊训
  • 14 《尚书》第14章 商书·太甲上
  • 15 《尚书》第15章 商书·太甲中
  • 16 《尚书》第16章 商书·太甲下
  • 17 《尚书》第17章 商书·咸有一德
  • 18 《尚书》第18章 商书·盘庚上
  • 19 《尚书》第19章 商书·盘庚中
  • 20 《尚书》第20章 商书·盘庚下
  • 21 《尚书》第21章 商书·说命上
  • 22 《尚书》第22章 商书·说命中
  • 23 《尚书》第23章 商书·说命下
  • 24 《尚书》第24章 商书·高宗肜日
  • 25 《尚书》第25章 商书·西伯戡黎
  • 26 《尚书》第26章 商书·微子
  • 27 《尚书》第27章 周书·泰誓
  • 28 《尚书》第28章 周书·牧誓
  • 29 《尚书》第29章 周书·武成
  • 30 《尚书》第30章 周书·洪范
  • 31 《尚书》第31章 周书·旅獒
  • 32 《尚书》第32章 周书·金滕
  • 33 《尚书》第33章 周书·大诰
  • 34 《尚书》第34章 周书·微子之命
  • 35 《尚书》第35章 周书·康诰
  • 36 《尚书》第36章 周书·酒诰
  • 37 《尚书》第37章 周书·梓材
  • 38 《尚书》第38章 周书·召诰
  • 39 《尚书》第39章 周书·洛诰
  • 40 《尚书》第40章 周书·多士
  • 41 《尚书》第41章 周书·无逸
  • 42 《尚书》第42章 周书·君奭
  • 43 《尚书》第43章 周书·蔡仲之命
  • 44 《尚书》第44章 周书·多方
  • 45 《尚书》第45章 周书·立政
  • 46 《尚书》第46章 周书·周官
  • 47 《尚书》第47章 周书·君陈
  • 48 《尚书》第48章 周书·顾命
  • 49 《尚书》第49章 周书·康王之诰
  • 50 《尚书》第50章 周书·毕命
  • 51 《尚书》第51章 周书·君牙
  • 52 《尚书》第52章 周书·冏命
  • 53 《尚书》第53章 周书·吕刑
  • 54 《尚书》第54章 周书·文侯之命
  • 55 《尚书》第55章 周书·费誓
  • 56 《尚书》第56章 周书·秦誓
  • 今日天气 ···

    ···

    ···

    ···

    最近综合
    《古文观止》五人墓碑记 10-31
    《古文观止》徐文长传 10-31
    《古文观止》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10-31
    《古文观止》青霞先生文集序 10-31
    《古文观止》沧浪亭记 10-31
    《古文观止》吴山图记 10-31
    《古文观止》报刘一丈书 10-31
    《古文观止》信陵君救赵论 10-31
    最近人气
    《本草纲目》李时珍 09-15
    道德经 09-27
    周易 08-27
    诗经 06-24
    《法华经》(妙法莲华经) 09-16
    性命圭旨 11-27
    千金方·千金翼方 06-06
    黄庭经 08-27
    北京 上海 杭州 深圳 广州 西安